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术争鸣>>故里存疑

共有 7875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山兜之原”考

发表日期:2007年12月16日   出处:2003年论文集 作者:周忠泰 【编辑录入:xianzhou

近期读有关冼夫人研究的文章,看到杨义教授等许多人都引用参与编道光《电白县志》的崔翼周关于冼墓的观点,即说冼夫人葬于“山兜之原”(见崔翼周为其家乡晏公庙而写的《诚敬夫人庙碑铭》)。这种说法虽很流行,但很不妥,现我把个人的理解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分析“山兜”这词的含义及其来龙去脉。

  “山兜”一词是闽方言词汇,“兜”是闽方言“旁边”的意思,“山兜”即是说“山的旁边”。以“兜”字命名的地名大量出现于闽方言区,除“山兜”外,还有“岭兜”和“岸兜”等。这个问题许多研究闽文化的专家早有论述,这其中以李如龙的《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论述最为详尽,现择录其中一些内容给大家参考。该书说:“我曾以1982年出版的《福建省地图册》和1982年各县所编的地名录就福建省内各方言常见的24个地名(24个地名词中,其中一个是“兜”,笔者注)用字进行了大量的统计。结果发现这24个地名用字的分布和福建省诸方言的分布是一致的。如果把24个地名用字的分布按9个方言(指闽南、莆仙、闽东、闽北、闽中、尤溪、顺将、赣语和客家这9个方言区,笔者注)的分布统计出现次数,则可得出以下的对照表(表略)”

在李如龙的统计表中,含“兜”的地名,闽东方言区有26个,闽南方言区有25个,尤溪方言区有7个,莆仙方言区有5个,闽北方言区有4个,闽中方言区有1个,赣语方言区有1个,顺将方言区和客家方言区一个都没有。

  李如龙经过对上面表格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有这么一句:“属于方言词的地名用字的分布和方言区的界线最为一致。例如厝、坂、兜、墘,只见于闽方言区。”可见,“兜”字地名,确是“只见于闽方言”。

  而厦门市政府对“兜”地名的统计比李如龙的统计多得多:“厦门地名带‘兜’的安兜、岭兜、禾山兜、宫创刊兜(这样“创刊”二字疑有愆字,应是“宫兜,笔者注)、庙兜等11个,福建省地名带‘兜’的有579个。” (见《厦门市人民政府网•政府信箱•查找回复信件》)

含“兜”字地名的这么多,而直以“山兜”命名的亦不少。据本人不完全统计,闽方言地区直接以“山兜”命名的地名有如下十几个。

1、  电白县南海镇有山兜村。

2、  汕头市鮀江街道有山兜小学(汕头市二二公交车途经山兜站)。

3、  汕头到揭阳高速公路有山兜收费站。

4、  惠安百奇回族乡有山兜村。

5、  潮安县庵埠镇有山兜村,

  6、  潮州在明朝嘉靖11年出了个状元,名叫林大钦。状先生家在潮安县金石镇仙都乡。仙都原名山兜,林大钦中状元后,觉得乡名不雅,故易山兜为仙都。山兜仙都,潮音颇接近。

7、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山兜村。

7、福建省石狮市有山兜工业区。

8、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乡有山兜村(有吉祥寺)。

9、福建省尤溪县汤川乡有山兜村。

10、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有山兜村。

11、福建省浦漳旧镇镇有山兜村。

12、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有山兜村。

13、福建连江县琯头镇有山兜村。

  14、福建省泉州有其所谓的泉州五岳,各岳都有其各自的寺庙,其中北岳有北岳宫,北岳宫位于泉州城北清源山下的山兜村。

15、福建省罗长高速公路上有山兜高架桥。

16、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金泽乡有山兜村

  这还是本人非常之不完全的统计,若有详细的地图,还会发现更多的以“山兜”命名的地名。

  以上这些“山兜”地名词,都是在闽方言区,这进一步说明“山兜”一词确是闽方言地名,意思是“山的旁边”。而电白电城镇的山兜乡正是在庄山的旁边,地理与地名相符,同时也与山兜的电白人说闽方言相符。所以,从“山兜”这地名的底层文化内涵,电白山兜的地理位置,电白山兜当地人的方言,三者的一致性来看,电白的山兜确是闽方言地名,就是闽方言“山的旁边”的意思。

  “山兜”是闽方言地名能说明什么?“山兜”是闽方言地名能说明,“山兜”一名是闽南人迁移到电白后才出现的,其不会早于闽方言人迁移到电白的时间。闽南人何时迁移来电白?闽南人最早也是在宋才迁移到电白,一般是说其在宋末元初随南宋流亡政府到来,广东新会厓山之役后散居粤西及海南沿海。由此可知“山兜”这地名最早也是在宋代才出现。既然这样,那冼夫人葬于“山兜之原”的说法,就不是自隋唐时便有的,因这“山兜”一名,在宋之后才出现,隋唐又何来此地名?其实,冼夫人葬“山兜之原”的说法是道光年间的人编造的,不想在编造过程中,在地名的命名上显了马脚。若其以“那”或“六”这些带有古越族文化的地名来命名,或可混过关。

附录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本地方志对冼氏墓的记载,我把本地方志对冼氏墓的记载分为三类,即电白说、高州说和电白高州并存说,并把现所能查到的有关冼氏墓的方志列表如下:

分类

 

时间

高州说

高州电白并存说

电白说

嘉靖

 

 

《广东通志》:“隋谯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1

万历

《广东通志》:“电白县冼氏墓在旧县境。”(2

 

 

 

顺治

《电白县志》:“冼夫人墓地‘在旧电白县境,去今县二百里。’”(3

 

 

 

 

 

康熙

《广东通志》:“电白县  高凉郡夫人冼氏墓在旧县境。”(4

 

 

《电白县志》:“高凉郡夫人冼氏墓,在旧县治境上,去今县二百里。”

 

 

雍正

《广东通志》:“高州府电白县  高凉郡夫人冼氏墓在旧

县境。”

 

 

 

 

乾隆

 

《广东通志》:

“电白县   高凉郡夫人洗

氏墓在旧县境。”

《高州府志》“洗夫人墓   或在高凉岭、或在山兜娘娘庙后。迄无定所,今并存之。以俟有识之君子。”

 

 

嘉庆

 

 

《茂名县志》:“诚敬夫人冼氏墓,在县境,或云在高凉岭,或云在电白县北山兜村娘娘庙后。”(5

 

道光

 

 

《广东通志》:“电白县  隋谯夫人冼氏墓在电白县境(黄志)。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县章志)”

 

 

《高州府志》:“电白县  隋谯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十里山兜娘娘庙后,土名鬼子城。茔基横直俱四十四丈五尺。碑佚,鉴石贔屃犹存,离坟一十八丈。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修。”

 

 

《电白县志》:“谯夫人墓   在县北十里山兜娘娘庙后,土茔周围数十丈,碑佚,贔屃犹存。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碑,曰:隋谯夫人洗氏墓。”

光绪

 

《高州府志》:“电白县  隋谯夫人洗氏墓在电白县境(黄通志)。县北山兜娘娘庙后有冼夫人墓,去城十里,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阮通志)案章志引相志云在旧县境上,去

 

 

 

 

 

 

 

 

 

 

 

 

 

 

 

 

 

 

 

 

 

 

 

 

 

 

 

光绪

 

 

 

 

今县治二百里。明《一统志》载墓在县境,《寰宇记》、《广舆记》并载在电白乾隆府志云:‘或在高凉岭或在山兜娘娘庙后,迄无定所今并存之。’”

 

《茂名县志》:“隋诚敬夫人洗氏墓   在县境,或云在高凉岭(黄府志)。”

 

 

《电白乡土志》:“谯夫人洗氏墓  在县北十里保宁上区山兜乡娘娘庙后。土茔周围数十丈,碑、贔屃犹存”(6

 

 

 

 

 

 

 

 

 

    注(1)该书见《四库全书存目续编》。区分“今”、“旧”电白,不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亦常糊涂,故在史籍中多有混淆(这正是冼墓争论的真正起因)。故本地方志对冼氏墓的记述,多在电白前加“今”或“旧”以示区别,“旧电白境”即是指今高州东北部。该志所说的“电白”前未有加“今”或“旧”,确有不明确之虞(毕竟当时电白迁神电卫已近百年,编者或有疏忽)。但这里不列于高州电白二者并存说,是列于“电白说”之中。

注(2)该书见《四库全书存目续编》。方志记冼氏墓,多在其前或加“谯夫人”或加“诚敬夫人”或加“高凉郡夫人”等名称,以示尊敬。但此志却在“冼氏墓”前加“电白”,说“电白冼氏墓在旧(电白)县境”,似乎是针对嘉靖通志的冼氏墓“在电白”之说而说的,是说嘉靖等传统史籍所说的“电白冼氏墓”是在“旧县境”。自此近二百年的方志,明万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五部省通志,都说冼氏墓在旧电白,自然没“山兜之原”说。

注(3)未见原书,从张均绍的《冼夫人考略•冼夫人墓地考》。

注(4)未见原书,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特藏部的林子雄主任和文献部蒋志华副研究员提供,特表感谢。

注(5)原书在华师大图书馆,未见原书,由华师大02级中文系学生陈彩霞提供,特表感谢。

注(6)道光《广东通志》、道光《高州府志》和道光《电白县志》,光绪《电白乡土志》以及康熙《电白县志》均未见原书,均从电白陈祖辉的《冼夫人问题考见》。另外,该文提到万历的《高州府志》,云:“电白县  诚敬夫人冼氏墓。”我疑此句或有缺留。由上表可知,省志和府志对冼氏墓的记载,说在旧电白的多过说在今电白的,但每说冼墓时,常放在今电白县的目录下(因其继承了旧电白的名称),然后说墓是在高州(即“旧电白”)或说是在今电白。故该书提及的万历年的《高州府志》,其前的“电白县”当是目录,后文是主语“诚敬夫人冼氏墓”,但无谓语和宾语,不说在何地,故疑其或有缺留?而万历《广东通志》又明确说冼墓在“旧电白”,故不知该志所说冼氏墓属何类型,中华书局出的电白编的有关冼夫人研究资料亦没有这条,故今暂不列入表格,只在此作说明,待后查实。

 

小 结

以上所搜集的有关冼氏墓的方志,民国以前的,暂欠道光二年的《广东通志》和宣统年的《续修广东通志》(稿本)。从以上表格得知,民国以前,明确说冼墓在高州的有明万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的省通志,顺治和康熙年的《电白县志》,光绪年的《茂名县志》,共八部,明万历后,基本上有方志的各朝都有论述(仅道光年没有)。高州电白并存说的是在乾隆年和光绪年的《高州府志》,嘉庆年的《茂名县志》,共三部。明确说冼墓在今电白的有明嘉靖和清道光《广东通志》(嘉靖年的稍欠明确),道光的《高州府志》,道光的《电白县志》和光绪的《电白乡土志》,共五部,其中四部是道光之后的,年代都较晚,只有年代较早的稍欠明确的嘉靖《广东通志》。道光《电白县志》修于道光六年,章鸿等修,电白邵咏纂,道光《高州府志》修于道光七年,黄安涛等修,潘眉纂,道光《广东通志》有两版本,一是道光二年本,一是同治三年重刊本,表格中的版本对冼墓记述时,有“县章志”三字,又提到“嘉庆二十四年”这嘉庆末年之事(见上表),可见是引道光六年章鸿修的《电白县志》,其应是同治三年的重刊本(道光二年的不可能引道光六年的章志)。其对冼氏墓的记述,大概是写有《诚敬夫人庙碑铭》的崔翼周,参与编写了道光六年的《电白县志》,该志影响了道光七年的《高州府志》,后又影响了同治三年重刊的《广东通志》,故有说冼夫人葬“山兜之原”在道光之后的流行。

 

3
  • 上一篇:尊重历史 尊重事实——关于冼夫人研究的一些探讨
  • 下一篇:高力士史迹研究探讨——让史书实录客观评说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