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德泽后人

共有 5051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再论冼夫人与和谐社会

发表日期:2009年5月4日   作者:丁仁体 【编辑录入:xianzhou

2005年我在《试论冼夫人与和谐社会》一文中,重点是论述冼夫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内因,但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本,外因属第二性。而内因和外因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本文重点是论述冼夫人与和谐社会的外因。

最高统治者的用人之道

“古人曰:疑则勿用,用则勿疑”(《通俗编·交际》),指用人应当充分信任;若对其能力或品德有疑虑,就不应任用他。如果推行“疑人必用,用人必疑”的用疑并举的方针,则被用者怕招至杀身之祸,处事必然谨小慎微,甚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怎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呢?好在冼夫人的三世主对其深信不疑,才使冼夫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社会和谐。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聘以为妻”。一个堂堂汉族刺史居然聘一个少数民族之女,给官至太守的儿子为妻,确是惊世骇俗之事,如果梁代君主对冯融此举心存疑虑,认为冯融是屈从少数民族的“投降派”,视冼夫人为“异己分子”,则局面不堪设想。幸而梁主对冼夫人等的能力及品德深信不疑,“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到了陈代,“及宝辛,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此时冼夫人俨然是百越地方头子。在历代诗人赞扬冼夫的诗中,明未清初文学家屈大均称她“功名能冠越王台”。今人原广东省政协主席杨应彬在赞颂她的一首七绝中的最后两句是“越王台上英雄树,又照高凉女赵佗”。诗人将冼夫人等同前南越王赵佗看待,说明冼夫人功高日月。在历代王朝中,功高大都震主,招至猜疑,结果下场不妙。然而陈代君主却对功高的冼夫人宠信有加,在永定二年,封其子冯仆为阳春郡守。也幸而有此,在后来的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时,冼夫人才有机会“帅百越首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否则,如果没有冼夫人“帅百越酋长”之助,能否平定欧阳纥之乱,属未知之数。

“至德中,仆辛。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后来“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喻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念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韦洸入广州,岭南遂定”。冼夫人归隋,其身份应是起义将领。然而每个王朝开国之初,大都会上演一幕幕“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屠杀功臣的惨剧。韩信就是其中一例。有诗云:“高祖开基仗韩氏,杀敌乌江建树奇,震主功高疑虑至,未央宫内受凌迟。”(凌迟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也叫剐刑。先断四肢,再刈喉处死)对曾经同甘共苦的功臣尚且如此,何况冼夫人除起义将领身份外,头上还有一个“圣母”的光环,能不令君主加倍疑虑?然而隋帝对冼夫人信而不疑,加以重用。“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冼夫人为宋康郡夫人。”仍掌握实权。“未几,番禹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响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才有机会遣孙冯盎“进兵至南海,与鹿原军会,共败仲宣。”接着,夫人又“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縠骑,卫识使裴矩巡抚诸州……岭南遂定。”在社会安定之后,隋文帝不玩弄“杯酒释兵权”一套,而是给冼夫人加官进爵,扩大实权,进封为谯国夫人,开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这就等于给以“上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可见冼夫人是生逢其时,得遇明主,才有用武之地,一展胸中万丈之才,促进社会和谐。

百官的操守

举凡封建王朝能在一段时间内达到社会安定,除了有类似“明君”者外,还要有百官配合。明崇祯王帝登基之初,大力铲除魏忠贤奸党,整顿官场,励精图治,遇事不当常反躬自问,曾多次下诏罪已,为中国历代君王的绝无仅有。可是由于无法扭转积重难返的官场腐败,终于亡国,自缢于煤山。其遗书有嘱咐入侵者勿伤百姓之语。清代在祭崇祯文中说“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可见臣的能量也很重要。在梁代,当冯宝完婚时,如果百官谗说冯是“投降派”,冼为“异己分子”;在陈代,当“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时,如果百官舆论一律说冼夫人是“地方主义头子”,把持“独立王国”,则冼夫人的历史可能会改写,在隋代,“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不可以招怀远人。”当此之时,如果官场腐败,赵讷自然朝中有人撑腰,封事不一定能上达帝所。如果派出的钦差大臣同赵讷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赵讷总可大事化小,则亡叛者不息。幸而当时是开国之初,官场腐败未著。宰相杨素尚未异化到矫旨杀人,骄奢滛佚的地步,还有点让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美德,成为文学上的佳话;红拂女也未弃他而去。因此封事能上达。接着“上遣推讷,得其脏贿,竟致于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所至皆降”。社会得以安宁。

君得良臣,臣遇明君,风云际会,君臣一体,此乃王朝兴盛的先决条件。而要达到此境界,则有赖于“用则勿疑,疑则勿用”的古训。这点值后人借鉴,用于建设和谐社会。(本文内有引号的文字,均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

0
  • 上一篇:冼夫人是廉洁奉公的千秋模范
  • 下一篇:唐朝最大历史疑案——高力士之死与唐朝的宫廷斗争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