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码:    
网站首页 | 研究动态 |  英雄史诗 |  学术争鸣 |  文物古迹 |  名城建设 |  史海集贝 |  冼庙文化 |  冯冼世族 |  故里风采 |  文苑艺坛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史海集贝>>读史有感

共有 6650 位读者读过此文 【选择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自动滚屏】【图片滚轮变焦】

唐朝最大历史疑案——高力士之死与唐朝的宫廷斗争

发表日期:2008年2月4日   出处:2006年论文集 作者:钟平 【编辑录入:xianzhou

高力士,高州良德人,即今广东高州人。是世界“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第六代孙,是中国古代宦官中的伟丈夫,是唐朝强盛的功臣,是岭南文化的传播者,是今广东人的一个历史骄傲。

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出身于冯冼家族这个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曾祖父冯盎即冼夫人之孙是唐太宗时大将,曾任高州总管,为无冕“南越王”,是岭南地区的封疆大吏,外曾祖父是隋朝名将麦铁杖,父亲是潘州刺史。10岁时,父亲冯君衡被诬谋反,“家遂藉没”,元一受阉,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保送入宫,几经艰险,成为唐玄宗难得的忠臣,为中国历史作出应有的贡献。综观高力士一生,其命运始终和唐朝的国运联系在一起,原因很简单,自从冼夫人时代起,高州就和一般地方不同,始终与国家同命运、共呼吸。则天革命高州难免独善其身,冯君衡被诬告,小元一遭受身心的打击,家破人亡;为雪家冤,受阉入宫;唐朝中兴,力士拥护,积极参与;开元之治,他指点江山,参谋朝政;安史之乱,他尽忠守职,保护玄宗;两京复,宫廷变起,他年老被流,惨死异乡。高力士的历史,就是一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研究他对研究唐史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人生坎坷,经历太多,本文只想探讨其从位极人臣至客死他乡这一历史悲剧,揭示唐朝残酷的宫廷斗争,从而解开唐朝一个最大的历史悬案,给出一个历史真相。即高力士是唐肃宗和唐玄宗进行的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且高力士和唐玄宗都是在这次宫廷斗争中受毒而死。

一、高力士是唐玄宗的生死之交

嗣圣元年(公元648年),唐中宗继承唐高宗做了1个多月皇帝,二月武则天兵变,废中宗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听政于太后,赦天下,改元文明,后改元光宪。高力士出生于潘州(今高州),系出名门。次年,唐玄宗李隆基生。在刀光剑影的宫廷变幻中,两位时代的弄潮儿相继出生,他们相差只有1岁。武则天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鼓励告密。垂拱三年(687年)三岁李隆基封楚王,四岁高力士在潘州。四年(688年)武则天加尊号“圣母神皇”,越年689年李隆基五岁,武则天以杀立威,唐宗室子弟多被诛杀。长寿二年(693年)李隆基生母窦妃被杀,而高力士父亲冯君衡被诬,家遭籍没,高力士及其亲人被充至各地官府为奴。李隆基在这年被改封临淄郡王,但他和高力士一样,同时遭受丧亲之苦。圣历元年(698年),15岁的冯元一被李千里送入神都洛阳,则天皇后,嘉许他的聪明,可怜他的身世,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有所作为,以便将来恢复家族的名位,接受皇家的恩惠,就特别指令女宫抚养,并让他在内翰林处接受教育。内翰林是皇宫教育皇子皇孙的学府,在这里高力士不仅学有所成,文武双全,被则天赐名为力士,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同在内翰林学习的年龄相仿、际遇相同的李隆基,从此他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李隆基小名叫阿瞒,阿瞒做了皇帝,对高力士也不称“朕”,而自称“阿瞒”。长安元年(701年),18岁的高力士长大成人,被武则天提拔为宫闱丞,一直和李隆基都有密切接触。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不堪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排挤,连合李多祚、李千里杀死武三思等,李千里也随后被处死。武三思和李千里都是高力士的恩人,他不帮(也帮不了)他们,落得个见死不救的罪名,但在高力士心目中只有儿时的伙伴李隆基才是他最想帮助的人。睿宗景云元年(710年)韦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李重茂即位,是高力士给李隆基通风报信,促使李隆基与崔日用、刘幽求、钟绍京、郭元振在钟绍京家密谋,发动了政变,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等,三天后逼少帝重茂禅位李旦,四天后李隆基则成功地因功成为太子。太子李隆基即奏请睿宗调高力士为太子内坊局作内给使,另封朝散大夫(从五品下),自此,高力士日侍李隆基左右,再不分离。第三年(712年)七月,太平公主弄巧反拙,欲害太子,睿宗趁机禅位给太子,李隆基即位。开元元年,高力士帮助唐玄宗讨平了太平公主一党,高力士因功,超授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同正员,官从三品。经历了宫廷斗争的风风雨雨,唐玄宗对所有的人都有戒心,但始终只相信高力士,认为高力士这个儿时伙伴最值得信赖,令高力士住在宫殿中,于是四方奏请都先省后进,小事即决。唐玄宗赞许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成都,高力士是从驾西幸的为数不多的大臣之一,连唐玄宗平时很宠信的袁思艺,都投敌为友,作了叛徒。唐玄宗作为上皇返京后,许大多数大臣见风使舵,奉承巴结新皇帝的时候,只有高力士作为老臣中唯一紧跟唐玄宗的人。这不是一般的主子与奴才的关系,而是一种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莫逆之交。

二、唐代宫廷斗争由来已久

唐朝自始至终都一个充斥着宫廷斗争的朝代。但也不能说宫廷斗争是唐朝的特产。它前面的几个朝代的先辈们为它作了榜样。东汉未年及之后的三国,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魏国权臣司马懿,作一个垂暮老儿,临终一击,曹氏王亲全作笼中之鸟,江山改姓。争得江山,一统天下的司马炎,高兴不了多久,就因受蒙闭推长立嫡,立了个智障皇帝,智障皇帝有一个聪明的太子,但聪明的太子敌不过恶毒的贾皇后而丧命,终于出现了八王争权,丢了江山。南朝各代,大都因皇族兄弟相残,强臣得势而改朝换代。励精图治的北魏,亦因胡后之乱,引发了强臣之争,分东西魏,两魏终为强臣所夺成为北齐、北周,北齐因有娄太后而兄弟轮流坐庄,为北周所灭,北周为外戚当权变色为隋。隋轻太子,重用晋王广,灭陈统一。晋王广耍了手段,骗得信任,取代了太子,最后杀了老父做了快活皇帝。短短的三百多年,发生了那么多的宫廷政变,不可能不对唐朝的皇子皇孙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无时无刻不注视各方动态,不择手段地夺取政权,维护皇权。

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在秦王李世民的推动下,造反推翻了隋炀帝的政权,不久,李世民利用长年征战中结成的武装集团,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高祖不得不把功盖天下的李世民立为太子,随后,为多活几年,做了个顺水人情内禅给太子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成为唐代首位靠实力、靠政变而取得皇位的皇帝,给他的后代子孙树了一个政变的榜样。他的宫女,后来的儿媳武则天,利用高宗的懦弱,依靠她的聪明、干练,把持了朝政,在大肆铲除李氏势力后,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后期,武氏家族和李唐子孙为了皇权的继承权展开了斗争,武则天在宰相狄仁杰的劝说下立了李旦为太子,后改立李显。在武则天还在世的情况下,81岁的张柬之振臂一呼,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拥太子显即位,复国号为唐,第二年武三思杀张柬之等五人,第三年太子李重俊杀武三思等。第六年韦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了李重茂为帝。当月,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逼少帝李重茂禅位,拥立父亲睿宗即位,四日后,作为睿宗第四子的李隆基因功成为太子。整整只做了两年皇帝的睿宗不堪太平公主与太子的斗争趁机禅位给太子李隆基。因而也可以说唐玄宗本身也是依靠政变而取得了政权的。

三、唐肃宗太子地位来之不易

唐玄宗有三十多个儿子,肃宗为第三子,在和平条件下,并不具备成为太子的条件,开元三年,玄宗立了第二子李嗣谦(李瑛)为皇太子,一直做到开元二十五年。他的母亲赵丽妃,本来是传人,能歌善舞,深得作为梨园鼻祖的玄宗赏识,在潞洲时,生下太子。同时还有鄂王瑶、光王琚的母亲皇甫德仪、刘才人,她们都以资色见顾,生子朗秀而母受庞爱。但是武惠妃受宠后,其他后宫失宠,且玄宗特别钟爱惠妃子寿王瑁,包括太子瑛、当时的肃宗在内的所有其他皇子都受到冷落。太子瑛在内第与鄂、光王等人说母亲失宠而自己受冷落,有埋怨情绪。武惠妃的亲生女咸宜公主嫁给杨洄,杨洄根据惠妃的主意,搜集太子的短处,惠妃向玄宗哭诉,说太子结党营私,想害她母子,并指责皇上。玄宗太怒,召集宰相们商量废掉太子,而张九龄以晋献公轻信害死太子申生使天下大乱,一代英主汉武帝听信江充,祸及卫太子,国运衰落,晋惠帝有聪明的太子,但听贾后的诬蔑,使西晋灭亡。隋文帝信后宫之言废太子勇立晋王广而失天下等历史事件为由劝止了唐玄宗。但李林甫靠惠妃之力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又使杨洄诬告太子兄弟三人谋反,李林甫火上加油,使玄宗废了太子,并日杀三子。对于立谁为太子,李林甫当然推荐寿王瑁,但有反对之声,唐玄宗拿不定主意,闷闷不乐,证明在他心目中,肃宗仍未排得上位置,只是高力士一句道理很简单的话“推长立谪”,而使肃宗在藩时,得以立为太子。

接道理说,高力士是唐肃宗的第一大功臣,理应在日后加倍报答,其实不然。唐玄宗经历了太子瑛事件之后,对太子严加防范,再加上李林甫,杨国忠的陷害,作为太子的肃宗还经受了四次磨难,保位艰难。“自是林甫惧,巧求阴事以倾太子”,“林甫自以始谋不佐皇太子,虑为后患,故屡起大狱以危之。”《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方深阻保位,国忠凡所奏劾,涉疑似于太子者,林甫虽不明言以指导之,皆林甫所使,国忠乘而为邪,得以肆意。”《旧唐书·杨国忠传》。具体事情是:天宝五年正月元霄节,皇太子出游,路上碰上了太子妃韦氏的兄长韦竖及皇甫惟明,此事被御史中丞杨慎矜知道,李林甫指使他将此事上奏给唐玄宗,玄宗大怒,认为违反了他严防诸王交结、“宗室、外戚、附马,非至亲不得往来”的规定,图谋不轨,贬黜韦竖和皇甫惟明,7月,李林甫再造韦、皇案,上奏宰相李适之与韦竖交通,裴宽、韩朝宗亦为同伙,唐玄宗以为然,赐韦坚自尽,裴、韩被贬逐,李适之罢相,后被杀。太子惧,上表自理,言与妃不睦,请离婚,玄宗慰抚之,听离。韦妃削发为尼。十二月,李林甫利用皇太子良娣杜氏的父亲杜有邻与女婿柳绩不和,唆使柳绩告杜有邻违法,引李邕为证人,让王鉷与杨国忠审问,赐杜有邻自尽,废太子良娣为庶人,李邕、裴敦等数人被处斩。次年十月,李林甫叫济阳别驾魏林告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说他在朔州任刺史的时候,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听王忠嗣说自己和太子一同在宫中长大,情投意合,想拥兵以佐太子。玄宗闻之说:“我儿在内,何路与外人交通?此妄也。”虽然如此,王忠嗣仍入狱,经部将哥舒翰运作,仍被贬汉阳太守,凡此种种,太子的亲朋好友,一个个被祸害,太子战战兢兢,唯求自保,期望有出头之日。

四、唐肃宗利用马嵬坡事件乘机夺权

作为太子的的唐肃宗,在胆战心惊的近二十年的太子生活中,被受李林甫、杨国忠的迫害,身为皇位合法继承人的太子,居然无力保护挚亲的人。李林甫死后,太子李享自然把所有的帐算到杨国忠兄妹的头上,切肉之痛不共戴天,可是,在强势的父亲面前,他尚不具备复仇的机会和实力。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举兵造反,唐玄宗以太子监国,并统兵进讨,机会终于来了。但是杨国忠面对内外两股敌对势力,感到自身难保,知道消息后,归去对其姐说:“我等死在旦夕。今东宫监国,当与娘子等并命矣。”其姐妹哭诉于杨贵妃,贵妃口含泥土请求唐玄宗,制止这件事,于是“其事乃止”,“上遂不行”。就要到手的政权、兵权,凭杨氏兄妹一句话就化为空话,太子当然不会高兴,但仍让他好友王忠嗣的部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为皇太子前锋兵马元帅,令率众二十万守潼关。哥舒翰守潼关,诸将认为该关利在守险,不利出攻。但杨国忠认为,哥舒翰只守不战,可能会反回头与太子配合不利于己,责令主动出击。哥舒翰不得已举兵出击,大败,被俘降敌。太子又失一干将,岂不心痛。69日哥舒翰兵败,关门不守,杨国忠怂恿唐玄宗入川,12日凌晨,玄宗率龙武将军陈玄礼、左相韦见素、京兆尹魏方进、杨国忠、杨贵妃及亲属,拥簇着出延秋门,诸王妃主从之不及。还害怕叛军将至,叫内侍曹大仙在天春明门外击鼓,又烧浓烟迷惑敌军,渡过渭河后,又下令斩断便桥。辰时,到了咸阳望贤驿,当地官吏都已因害怕战争而逃跑了。原来以为可以得到沿途驿站接待的计划落空,连唐玄宗都要百姓献饭才得进食。十五日,军至马嵬坡,将士饥饿而产生愤怒。禁军大将军陈玄礼,在安禄山刚反时,就想在京城中诛杀杨国忠,但事不果。此时军情骚动,是个大好机会,但他得不到唐玄宗的支持,只能找与杨国忠有深仇大恨的太子,估计太子必能支持兵变,于是密启太子以诛国忠父子。太子也认为是夺取兵权、掌握实权以立军功的天赐良机,欣然默许。所以陈玄礼首先挑动军士说:“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害剥氓庶,朝野怨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大家都说:“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刚好吐藩使者在驿门找杨国忠说无饭食,将士高呼:“杨国忠与藩人谋叛。”众人乃围驿站,擒杀杨国忠。玄宗闻讯,派高力士了解情况,陈玄礼以军士怨愤杀杨国忠之情告之,并要求处死杨贵妃。高力士以大局为重,劝玄宗处死杨贵妃,造成千古憾事,然而此事的真正导演者正是苦苦等待时机的太子李享。

太子蓄谋夺取兵权,还从他后面的表现得到证明。诛杀杨氏兄妹后,太子有意留在后面“宣谕百姓”,由百姓提出要求,要留下太子带领他们收复长安。此时此地,皇帝及王公大臣都尚且逃命,地方官员都惊慌逃窜,草芥之民的意识竟在帝王将相之上,岂不怪哉,这显然是太子的主意,“辅国献计太子,请分玄宗麾下兵,北趋朔方,以图兴复。”于是,宦者李靖忠(李辅国),启太子请留,张良娣(即后来的张皇后)赞成之,白于玄宗,玄宗不知是计,闻之曰:“此天启也。”并叫高力士与寿王李瑁送太子张良娣等回太子身边,并分留后军兵马给太子。太子领着夫人,带着两个儿子,约二千余人,怕玄宗后悔,如脱缰的野马,“昼夜奔驰三百余里”,士众器械亡失过半,所存之众,不过一旅。损失兵员器械都不打紧,关键是摆脱了玄宗的控制。七月辛酉日,肃宗到了灵武,李辅国劝太子即帝位,以系人心。这些都是借口,因为唐玄宗早已下诏太子监国,即是在玄宗不在的时候,太子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力,随时指一切军队,并不需要即帝位夺父亲的权才可以行使权力。但是,太子李享赞同了李辅国的意见,并指使裴冕、杜鸿渐等人出面,说皇帝路远,奏请困难,请即大位,并假意推让了6次,造成情所难却的情形。当月甲子日,唐肃宗即皇帝位于灵武。礼毕,裴冕等说,两京失守,是玄宗“传位”于今皇,请大家为今皇祝贺,于是群臣高呼万岁。肃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表演,感动了左右,接着下制称:“圣皇久厌大位,思传眇身,军兴之初,已有成命,予恐不德,罔敢只承。”说即帝位是玄宗的意思。但是,这天的玄宗,还在疲于奔命,当日只到了普安郡,宪部侍郎房琯赶到,与语甚欢,即日封之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根本不知太子即位之事,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丁卯日,还下诏只封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永王璘,盛王琦、丰王珙督各路兵马,该诏一出,“远近相庆,咸思效忠于兴复。”起到了稳定军心民心的作用。庚辰日到了蜀郡,这时,跟在这个落难皇帝身边的军队包括官员才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而已,可见,太子分兵时,带走了大部分的部队,玄宗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在成都时居然有人造反,幸有高力士的保卫,才镇压了乱党。八月癸未日,唐玄宗还下诏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是“今巡抚巴蜀,训厉师徒,仍令太子诸王搜兵重镇”,“思与群臣重弦理道。可大赦天下。”癸已,灵武的信使才迟迟而至,玄宗“始知皇太子即位。”不得已才册封肃宗,但仍不死心,在册命中说:“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奉朕知。”然而肃宗并不卖帐,诏宰相崔涣巡抚江南,补授官吏,至使自小为肃宗养大的永王璘也不服气,擅自带领部队乘船下广陵。兵败后也不敢投靠父兄,奔于岭外,至大庚岭,为洪州刺史皇甫侁所杀。

五、唐肃宗害怕玄宗复辟

唐肃宗,既杀了父亲的爱妃,分兵北走,擅自夺位,害死兄弟,虽然有功于国,但也心有芥蒂,害怕父亲复位,自已又回到往日的担惊受怕的日子,成为梁武帝时的昭明太子一样的人,等不到接位就死了,因而对父亲也不得不防一手。至德二年九月,派韦见素入蜀迎玄宗。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一行到凤翔,唐肃宗派的不是玄宗的旧臣而是自己的心腹宦官李辅国率精骑3000人来迎接,收缴了玄宗仅有的600名禁军的所有甲仗。十二月三日,唐玄宗回到咸阳,唐肃宗亲来陪同返回京师。在外人面前,唐肃宗是着黄袍以显君王之风,回到宫里,肃宗脱下黄袍,换上紫袍以试探玄宗,还在玄宗下楼时捧着玄宗的脚而哭泣,要玄宗安慰着劝他着回黄袍,还再三推辞,故技重演,作出不得已地穿上象征帝皇的黄袍。这时才令开门,让千余人见玄宗。玄宗也知趣,不肯上正殿,说:“此天子之位也。”食饭时,肃宗先试食,证明无毒,再夹给玄宗。回行宫时,他还为玄宗驯好马让玄宗上马并牵着马行了几步。玄宗叫止后,才自己上马领路,也不敢在正面挡道。这时的玄宗深受感动,对周边的人说:“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左右皆呼万岁。当时,玄宗不回正宫,而是回到他的居住地兴庆宫。肃宗还不安心,多次上表,让求避位还东宫,上皇不许。但没过几天,肃宗登上丹凤楼,大赦天下,加封有功人员,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为王。这证明他表面所做的推让都是虚情假意。

再有一事,当月,在讨论如何处置叛官时,崔器、吕諲认为都应处死,肃宗也想同意,但李岘认为当时玄宗等只顾自己逃走没能带上他们,且这些人大都是皇帝故旧,应根据情节分为六等。但肃宗因为张说父子是他的救命恩人,想免除张均、张垍死刑。所谓救命恩人,是当年肃宗母亲元献皇后杨氏在怀孕时,唐玄宗害怕宫廷斗争,叫张说拿药让她流产,但是张说并不下药,说:“天命也,无宜他虑。”太平公主被诛后,肃宗出世,后来,张说“以旧恩特承宠异”,“心知运历所钟”,认为肃宗必有作为成为皇帝,就让儿子张垍娶肃宗胞妹宁亲公主,全力支持肃宗。唐玄宗说:“均、垍事贼,皆任权要。均仍为贼毁吾家事,罪不可赦。”肃宗叩头再拜,说:“我没有张说父子,就没有今日,我不能救张均、张垍,如死者有知,还有何脸面在九泉之下见张说。”并“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起他。说:“张垍因你求情可以长流岭南,张均必不可活,你不能求救。”唐肃宗“泣而从命。”一个皇帝在老子面前,又跪又拜,又哭又求,又泪又涕,还是救不了自己的恩人,还有何威信。父子俩一个口称交权,一个反复要还政,实际都是表面文章。唐肃宗加紧防止上皇复辟、巩固权力的步伐。越年正月册张良娣为淑妃,二月,以殿中监李辅国兼太仆卿。“辅国依附张淑妃,判元师府行军司马,势倾朝野。”他起用李辅国是为了“分谤”,依靠张淑妃是为了“分责”。三月改楚王俶为成王,四月,立张淑妃为皇后,张皇后做了皇后。想立自己几岁的儿子为太子。唐肃宗考虑再三,顾忌到自己寿命不长,扶持不了几岁的太子成人,因而不敢答应。但他也不咨询上皇的意思,只是和李揆商量,便“朕意决矣”,五月立成王俶为皇太子,进上步安排自己的政权框架。

六、唐肃宗身体欠佳,害怕前车之鉴

乾元元年6月,唐肃宗得病,他相信鬼神,太常少卿王玙经常为他占卜。他听从王玙的说法,得病是山川作怪,先在南郊之东立太一坛,接着派巫人分别到各地名山大川祈祷,可见唐肃宗病得不轻。第二年,冬十月丁酉,下制亲征史思明,但是,一来怕皇权未固,二来身体欠安,所以只是下文而已,在群臣的劝谏下,竟不行。上元元年七月在唐玄宗移宫的时候,肃宗已重病不起,派人对玄宗说:“两日来疹病,不复亲起拜伏,伏愿且留吃饭。”这时的唐肃宗,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身后事。自己是病痷痷的病人一个,而父亲玄宗是一个近六十岁仍要纳杨贵妃,近年又是经常要去华清宫泡温泉,听大戏,上楼接见百姓、下楼宴请群臣的老顽童,精力充沛,且注意养生,常修吐纳,寿年非浅,如果他先玄宗而死去,后果可想而知,即使玄宗不复群做皇帝,北齐娄太后让几个儿子轮流做皇帝就是前车之鉴,更何况原来和他争太子的寿王瑁还在虎视眈眈呢。这时的唐肃宗希望的是自己要撑到父皇死后。但要拼到父亲自然归天,自己可能没那个命运。不争气的身体迫他不得不作出抉择,这次是他真正的情不得已的抉择。

七、孤立玄宗,致其死地

说到肃宗要软禁玄宗,就不能不提兴庆宫。玄宗兄弟在武则天圣历初出阁,就在东都洛阳积善坊,五兄弟分院同居,号称“五王宅”。大足元年,跟武则天回西京长安。赐宅于兴庆坊,亦叫“五王宅。”玄宗即位后,这里是他发迹之地,所以也列为皇宫。宪于胜业东南角赐宅,申王、岐王范于安兴坊东南赐宅,薛王业于胜业西北角赐宅,邸第相望环于宫侧。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勤政务本之楼。玄宗经常登楼,闻到诸王音乐之声,都召集上楼同台欢宴,或到其第,赏金分帛。诸王每日都从侧门入朝,归朝后,即奏乐纵欢,击球斗鸡,或郊外狩猎,或郊野赏芳,年年如是,中外羡之,以为天子友爱,旷古绝今。玄宗返回长安后,无奈做了个太上皇,他最基本的要求是回旧居兴安宫,在这里他有儿时的快乐、兄弟的友爱、天伦的欢乐。在这里他能保持对外联系,谁要是不听话,凭他50年政治影响力,一呼百应,谁可争锋。在这里,他日夜和他的兄弟子孙在一起,谁想害他也害不了。他还一如往日,请梨园弟子演戏,请亲朋故旧饮酒,时不时到华清宫流连。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久侍上皇。上皇多御长庆楼,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上皇常于楼下置酒食赐之。又曾召将军郭英乂等上楼赐宴,郭英乂是将门之子,立有军功,为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此时为羽林大将军,加特进,掌管禁军。又有剑南奏事官过楼下拜见,玄宗命玉真公主、如仙媛接待他。这些人和事,不可能不触动肃宗那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在李辅国的唆使下,肃宗把兴庆宫三百匹马撤去了290匹,玄宗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对高力士说:“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他知道李辅国的后台是他儿子,不好明说,只能借李辅国说说而已,他也意识到自己免不了为作皇帝的儿子所害死。七月丁未日,肃宗再次病倒,使得他痛下决心,迁玄宗入内宫。先以李辅国骗玄宗游西内,到了睿武门,李辅国率领五百名骑射。拔刀拦住唐玄宗,说:“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玄宗吓得差点掉下了马,高力士挺身保护玄宗,李辅国还“斩高公从者一人”。高力士虽保住了玄宗,但还是被迁到了西内,居甘露殿,李辅国率几百人逼迁,退去后只留下几个老兵侍卫,陈玄礼、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能留在玄宗左右,这时玄宗已命悬一线了。儿子迁老子住处,居然动用五百多精锐部队,这是名副其实的“政变”,以至刑部尚书颜真卿带动百官上表请问玄宗起居情况,也激怒肃宗,被贬蓬州长史。

过几日,李辅国传旨,以高力士他们帮助上皇勾结外人,一并治罪,高力士流巫州,王承恩流播州,魏悦流溱州,陈玄礼勒致仕;置如仙媛于归州,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置西内,令万安、咸宜二公主视服膳。昔日的亲旧全部流放,身边的人全部换上了快要病死的儿子的人马,玄宗的生死,就要看儿子生死的日程表了。果然住进西内遭软禁后,虽然“四方所献珍异,先荐上皇”,然“上皇曰以不怿,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原来一个又歌又舞,又宴又饮的上皇,就不食荤,还吃不下饭,染上了疾病,这里应有被人落毒的嫌疑。最初肃宗还装模作样去问候,但后来自己都病入膏盲了,想作样也困难了,“但遣人起居。”也不知他遣的是什么人。以后正史已没有玄宗的任何活动记载。

五个月后,即上元二年正月,肃宗病甚,张皇后刺血抄写佛经,为肃宗祈福,宝应元年三月,肃宗病重,百官列佛寺为肃宗祈福,老将郭子仪要出征,肃宗重病在床,群臣不得见,郭子仪说:“我年老受命,将死战场,不见皇帝一面,死不瞑目。”在这种情况下肃宗才在病床里接见他,可见,郭子仪心里知道肃宗时日无多,出征前是见最后一面了,肃宗自己心里更加明白大限将至。此时他更需要父亲死在自己前面,于是4月初五日,无声无息的玄宗非常及时地崩于神龙殿。当月十八日,肃宗终于在父亲去世十三天之后心安理得地崩于长生殿。两个皇帝父子两人去世相隔不过半个月,这在世界人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也是这一例外,给人以极大的研究空间。

八、高力士是唐玄宗唯一的殉道者

唐玄宗做了五十年太平天子,一朝落难,众叛亲离。安史之乱,仓惶出逃,来不及带走而陷乱,损失了一大批;太子登基,许多人改投新贵,又转了一批;最后几个老臣、老宫女被肃宗一纸诏书而流散各地。最后岁月里的唐玄宗是最孤苦、最无助、最不幸的人。他是如何死去,死前见了些什么人,史书无记载,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那就是皇太子李豫。据其本纪云:“上元未年,两宫不豫,太子往来侍疾,躬尝药膳,衣不解带者久之,及承监国之命,流涕从之。”所以说,太子李豫是两宫病情的最知情、最关心的人,也是上皇先逝的直接和最大的收益者。

玄宗之案最大的知情者是肃宗、张皇后、李辅国和太子李豫本人四个人。肃宗驾崩,张皇后被他利用李辅国除去。对李辅国他也是一步步清除,先于6月就罢免作为尚的李辅国判元帅行军及兵部尚书、闲厩等职务,既而以辅国为博陆王,罢中书令,让他赋闲在家。1018日,李辅国在家中不明不白地被人杀死,连头都被带走。这显然是一个要带首级回命领赏的谋杀案。本阵营的知情人处理得干脆利落。那么对玄宗的生死之交的高力士又应作如何处理呢。

宝应元年三日,丁未日,眼看两宫就要归天,太子、张皇后、李辅国要掩人眼目,以肃宗名义,“诏左降宫、流人一切放还。”高力士也在这一范围。但是高力士得到消息是在二帝去世之后,六月底高力士才知道玄宗肃宗的死讯及放还的消息,高力士呼天号地,悲痛万分。做丧服丧,礼数超过常规。昼夜兼程,含悲赶路,自恨不能亲自参加玄宗丧礼和永远无法再见到玄宗了。七月,发巫山,至朗州,八月,病渐亟,谓左右曰:“吾年已七十九,可谓寿矣,官至开府仪同,可谓贵矣,既贵且寿,死何恨焉!所恨者,二圣升遐,攀号不迨,孤魂旅梓,飘泊何依。”泣下沾襟,视之尽血,言毕,以宝应之年八月十八日终于朗州开元寺之西院。在这里我们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放还诏书出到肃宗去世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高力士在诏书出时没有得到消息,而要在二圣去世后,才一齐得到消息,中间至少有一个月的滞后期,是谁指使的。其二是两年前还可以威震三军,为上皇牵马的高力士,居然途中病倒,这和唐玄宗突然病倒同出一辙。其三是“泣下沾襟,视之尽血”,可见是眼睛流血,完全符合因中毒而窍流血的症状,因而,我们有理由怀疑高力士是有人不想他回京而在途中落毒而毒死的。当然,他和玄宗甚至李辅国之流一样,也得到风光大葬。

最后,我们从唐代宗对待自己的父亲和祖父的陪葬的问题上,也可以看出他的取向。两帝的两陵是他造的,他们手下的功臣死后谁该陪葬谁也是由他定的。但是做了五十年皇帝的唐玄宗手下的功臣何止上千,但他把这些人大多数归到他只做了几年皇帝的父亲唐肃宗那里去了。在唐玄宗孤独的泰陵旁只有孤独的高力士墓,作为唯一的陪葬墓。所以说,高力士之死是唐朝中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是唐玄宗唯一的殉道者,不愧是唐玄宗的生死之交。高力士与唐玄宗的故事远比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来得轰烈、来得深刻!

 

 

参项书目: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高力士外传》

《高力士神道碑》

《高力士墓志铭》

1
  • 上一篇:再论冼夫人与和谐社会
  • 下一篇:冼夫人与陈霸先及陈朝的关系初探
  •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冼夫人研究网

     
         备案号: 粤ICP备10208172号

    维护:冼周 QQ:603066428